电话:0743-5222902

邮箱:zemz@163.com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科教研 > 教研论文 > 正文

2012年下学期高效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时间:2013-01-21 10:4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点击:

 

第一篇:自主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浅析

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  范秋红

一.自主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的含义

自主合作式的班级管理是以自主合作的自我管理为主要特征,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自主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励为操作手段,以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以激发竞争活力,促进学生完善人格形成的一种现代班集体运作模式。这种模式由学生组成小组来自己管理班级事务,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体。

我班的小组叫部落,小组的负责人称部落的酋长,简称部长,这样消除了同学关系中生硬的部分,感觉更像亲人或是族人,我想这会具有纪律之外的一种约束力。

二.小组的组建

1.小组的组建方式
    我采用的是领头羊式小组组织方式来组织学习小组,即先选定小组长,也就是部落的酋长,再由部长招募成员。部长可以自己安排成员座次,同时对部落成员的学习、生活、思想进行直接的管理,并带领小组成员参与班级管理,在老师和同学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2.部长的选拔
    部长必须由学生自愿报名,并经过选举产生,竞选部长的基本要求是德才兼备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体操作中,我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在班上动员,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积极参加部长的竞选。当听说部长有自己选成员,自己决定座次的权利时,包括几个调皮并对班级冷漠的同学也非常急切的想要当上部长。凡是竞选部长者,都必须自愿报名,进行公开演讲,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自己小组构建的思路和才华,以期招募到志趣相投且优秀的小组成员。每次我只需要9个部长,每次都有30几个人参加竞选,未参选者因为关系到自己将来的领头者及座次,选得也分外的认真负责。

3.小组成员的确定

小组成员的组合实行的是双向选择。部长根据自己的要求招募部落的成员,部长可以主动邀请同学加入自己的部落,也可以委婉拒绝;成员可以应邀到某个部落,也可以拒绝邀请而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部落;各个小组的人数根据班级人数灵活确定。这个过程体现了一种竞争上岗的味道,小组成员主动要求去某个小组,成功了有归宿感,失败了可以反思自己的原因,然后再和其他小组联系,可以表明自己的心态,保证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组长和成员之间,由于存在事先的承诺,且多少有点朋友义气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一种相互的责任和一定的制约。

4.小组的命名

小组的命名要体现小组的责任和个性。通常我班的部落有两个名称:一个是责任名称,一个是个性名称。责任名称由部长和班干部协商分配,根据主管的任务分别叫体育部、劳动部、学习部等。个性名称由部长和部员共同确定,集中体现部落成员的理想、理念、精神、风格等。

三、小组的运行

小组的运行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通过小组的常规分工增强学生的职责意识和集体意识

小组建成,然后抽签决定组次,组长安排好本组的座次。组长和班干部协商,明确本组的常务职责。我班一共分九个小组,分别主管本班的学习、纪律、卫生、文娱、体育、宣传、生活、保卫和团务,这样,每个小组在班级生活中都有了自己的职责,

二是通过小组的值周安排来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每个小组都将承担值周工作。值周小组在值周期间负责打扫教室卫生、检查寝室卫生、两操情况、自习纪律、应对跟班级有关的事情,对班级事务全方位负责。值周小组既是管理者也是班务工作的执行者。卫生自己打扫自己检查,在值周过程中发现一些同学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了问题,要及时通知其所在小组组长并和其小组长一起帮助他改正。值周的时候组长行使与班长同等的权力,每周轮换。此项措施将原本没有参与班级管理机会的同学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来了,使更多的同学体会到班级管理的不易,也让全体同学和集体的荣誉连在一起,大家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三是通过小组评价机制的建立来激活管理智慧,激发集体荣誉感。

每周结束时都应对值周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由班干部主持,全班同学参与。值周部落派代表对本周本部落的值周情况进行总结,总结中必须包含通过值周发现的班级优点、问题并要求对班级管理提出建议。其他非值周小组在通过充分讨论总结后派代表对值周的相关结果进行评价。如常务分管劳动的小组就会对值周部落一周以来卫生的状况及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分管体育的小组会对一周的体育课、课间操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均以学生科每天公布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值周小组成员参与程度也将作为评价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从而为每个学生搭建参与班级管理的平台。在评价中教师则充当忠实的听众,并对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进行督导。通过公正客观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激发学生班级管理的智慧,同时班主任也可以藉此对班级的所有问题与进步了然于心,从而增强对班级进行思想教育时的针对性。

四是通过小组长的轮换与小组的再组合来盘活班级管理资源,加强民主监督。

根据班级的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可对部长要进行轮换,重新选举各部部长,让更多的人为班级管理负责,盘活班级管理资源。同时,各部部长因担心自己在部落再次组合的时面临“下岗”的危险,也会自觉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任何贪小便宜、偷懒的行为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四、小组的培育

1.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和精神支柱。

班主任要让学生感觉到在班级内只要去认真的管理了,遇到困难班主任肯定会帮助他们进行妥善的解决,让学生感觉到和班主任关系好是一种荣耀,并愿意尽可能多的帮助班主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许一个班主任无法在短时期内让每个学生心服口服,但一定要让部长对你心服口服,愿意为你去学习去管理。班主任要以强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班内的每个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老师与学生是双赢关系,师生是一个整体,班级内就会形成端正积极的风气,班主任与学生会变成一种平等而和谐的合作关系。

2.班主任要通过培养部长来引领团队。

班主任要善于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不断培养部长的管理能力。班主任要鼓励部长大胆地对班级和小组进行管理,同时利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具体事件,引导部长采用合理有效的办法实施管理。同时引导部长加强自我管理,成为部员的榜样,成为整个团队的引领者,让整个部落一条心。

3.班主任要善于创立畅通的交流平台。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与学生沟通思想的重要平台。如果学校没有特别的事情,班上每周都召开主题班会。班会分为随机部分和固定部分。随机部分的主题根据班上近期的情况由班长会同部长、班主任协商确定。营造氛围激励同学们踊跃发言,畅所欲言。班主任重在听取学生的心声,必要时作引导性的发言,固定部分的主题就是对值周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网络平台,也是师生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创建班级QQ群,创建班级贴吧等,让学生可以宣泄心中的压力,发表个人见解,了解更人性化的老师;教师也可在QQ群和班级贴吧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贴引导学生的思想。

所有的这一切关键是老师要变成学生的贴心人,让学生看到你就想和你说说心里话,无论用哪种方式,听到你说他就高兴。这样在班级管理中作为老师会更全面更实际更得人心。

五、实际效果

自主合作式班级管理试行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学生越来越关心班集体;学生管理班级的能力越来越强,人人肯负责,人人能负责的班级管理氛围正逐渐形成;合作式同学关系、合作式师生关系正逐渐成为现实;学生获得了更多个性发展空间;优良的班风、学风、考风逐渐形成;班主任正从沉重、繁琐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

       

 

第二篇: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 秦秀丽

美国某大学有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如此可见,听与看都不如做,这个“做”就是亲身实践。新课堂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改变以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师退居幕后,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去“做”。在课堂上则是让学生动起来,动什么?动脑、动嘴、动笔。自任教以来,我一直都在为提高课堂效率而努力着,但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考虑怎样才能将课堂操控自如,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

去年学校决定实行课堂改革,并派我们年级组到吉首雅思和岳阳许市参观学习。看过了许市中学的课堂后,我们惊叹不已,这样的学生是怎么教出来的?这里的学生与我们的学生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许市之行,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课堂模式和学生的能力,至于怎样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其中的过程许市中学是保密的。一切都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摸索。

回来后,课堂改革紧锣密鼓地进行,学校催得急,先要我们把样子做像。并不时巡查、监督。虽然对新课堂满怀困惑,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一方面是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怕教室门外那双监视的眼睛。

我们年级组首先是将学生分组,然后把许市中学的课堂模式告诉学生,让学生把课堂样子做像。开始,学生也很兴奋,兴趣也高了,睡觉的学生也少了。但很快问题也出来了,小组的划分,让学生面对面了,方便讲话了。学生的展示声音不够大,逻辑性不强,吸引力不够,听课的、看黑板的学生少了。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纪律也差了。除了班主任的课之外,大多老师上完课回到办公室都叫苦不迭。对此,我们几个班主任开始采取措施,加强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我们采纳了范秋红老师所提出的小组自主合作式管理模式。每周由一组值日,对全班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纪律、卫生、学习、集体活动、两操等)进行管理、登记,星期天主题班会时间宣布上周值日情况,发现的问题,评出一个最好的组,一个最差组,两个最好个人和两个最差个人,并进行物质上的奖惩。为防止小组成员不参与讨论,则不用小组推选制,而实行点名制,被点名者如果不发言就扣该组的分。针对展示中的问题,则根据学生声音的大小、准确度及问题的难度酌情加分。到目前为止,我班的纪律确实比以前好多了,有时甚至没老师比有老师还要安静。

新课程理论要求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退居幕后。当然,这里的“退居幕后”并不是要老师完全甩手。作为老师的工作还是很多,如:课前的预习指导(我语文课堂的具体做法是:每个单元学习之前先让学生读单元说明,然后联系导学案中的知识链接,向学生说明一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具体预习课文时又向学生提出几个步骤,如:先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把握课文内容,后看导学案,先看学习目标,再独立完成导学案中较容易的问题,难度大的圈出,再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做出难题,对于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则留给小组讨论,小组无法解决则留给班级讨论。所以我要求预习课只能是最后10分钟才可以有讨论,前面时间应该是安静的,并要求学生要完成导学案的百分之七十)、对主持课堂学生的课堂设计培训(由小组自愿报名参加,要求该组全部成员参与,并对他们上课时的声音、教态、问题的引入等提出要求);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声音小要提醒,学生不看书、不动笔要提醒,学生展示分析不够要补充、学生展示中做得好的地方要鼓励,对学生的质疑要肯定,导学案完成的督促等等。一节课下来,老师也并没有闲着。同时,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要不断采取恰当的措施。如针对不敢或不肯上台的学生,上台的学生除了鼓励外,也要实行惩处制(点名展示的学生不说的减小组分,胆子小的学生回答问题分数课加多一点,这就避免了小组成员各行其是,认为回答问题是代表的事,自己可以高枕无忧)。对不做导学案的学生用小组牵连制(这是谢校长提出的,即预习课没完成百分之七十,小组罚抄十遍,课文学习完后不纠错的罚抄所有成员),如此一来,小组各成员就会互相监督,提醒,效果确实不错。

语文教学强调通过阅读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通过讲(口语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而非是“高分低能”者。要让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适应社会,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如今,课堂改革已实施将近一年了,虽然与许市学生比起来,我们的学生还有一段距离,但也有了一些效果。在我所任教的班级43班中,出现了一些胆大、表达能力强、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如王平权、高瑜等,他们在讲台上已经俨然是一个小老师了。有的学生则有了很大的进步,最突出的是肖美君。该生原本是一个胆小,成绩特别差、受其他学生歧视的学生,而今,她不仅在上台展示中找到了自信,成绩也大踏步前进。记得在一次“期中总结”的主题班会上,王平权向肖美君提出一个问题,问她是怎样给自己设定目标的,她说:“其实我并没有为自己设立太高的目标,我只是在每天一早就提醒自己,要完老师给我布置的学习任务,并认真去履行。”肖美君的一番话获得了满堂喝彩。语文课堂上,学生有争论、有质疑,能畅所欲言。甚至能发现一些自己没想到的见解,应该算得上是一堂成功的课堂了。星期天的主题班会,大家争当主持,争着发言。我想,语文课堂能够让学生都动起来,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当然,在实行新课堂模式中,有一类学生就让人头疼了。这类学生表现为课前不预习,课中不听、不看、不思考、不动笔、不动嘴(即使动嘴也是说小话)、当然更不可能上台展示了,对老师的批评不接受,扣分无所谓。他们总在需要说的时候不说,不需要说时说个不停。我戏称这类学生为“不动生”。自主合作式探究学习要求学生自觉的去学习。这类学生不是不自觉学习,而是拒绝学习。这类学生集中在普通班级,对这类学生我做过调查,发现他们大多知识水平还停留在小学二三年级(43班至少十个学生不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我班的班长甚至不会读26个英语字母,46班这类学生肯定更多了),语文课相对于数学、外语、物理算是好的了,至少不存在听不懂的问题,但在46班,不会拼音的学生至少有一半。但因为学习习惯差,即使在语文课堂上,这些学生也是不怎么配合的。比如:在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时,针对我所发起的论题“顺境出人才还是逆境出人才”,43班学生可以争得面红耳赤,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46班却无一人发言。学生主持课堂能力差,往往出现他们在上面讲,其他学生在下面讲,课堂闹哄哄,都是你讲你的,他讲他的。展示时拖拖拉拉,半天找不出一个代表,时间耽搁去了,问题没有解决。即使有少数学生动,也是仅仅完成分派下去的任务,且大多是翻查资料得来,展示时仅把答案说出来,没有细致的分析。时间花得多,但效果却不怎么好,教学进度完成不了,没办法,后段时间只好由我亲自主持了,学生课堂纪律才又有所好转 。语文课尚且如此,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课就更加难了,有些学生称这些课程为“无字天书”,怎样让“不动生”动起来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最后,借用一句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教改之路是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的。不是我们的老师不行,也不是我们的学生不行,而是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来。

                                            

         

第三篇: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心得

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    石晓红

今天站在这里,有庆幸,有遗憾。庆幸的是我能成为州二民中优秀大家庭中的一员,并担任初50班班主任。在学校全面推行高效课堂改革的英明决策下;在教科室一次次高水准的课改培训中;在范秋红、于勤、张桂莲、田俊、向玉凤、黄思思等一大批优秀班主任老师的指引下;借助初一年级组优秀团队互助协作的东风,开始了我的班主任工作。遗憾的是,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确实感到经验不足。下面请允许我把本期当班主任的各项工作,分四个方面向大家作个汇报。

一、营造家庭式的班级氛围

我认为,营造家庭式的班级氛围是构建自主、合作模式下班级管理的前提。记得,第一次开班主任会议时,田校长说过:“班主任既是严父,又是慈母。”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也引领了我创建“家庭式班级氛围”的理念。与孩子们第一次见面时,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欢迎你们加入50班这个大家庭,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我的64个孩子,我既是你们的严父,又是你们的慈母,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个家的美丽、精彩,是我们每个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孩子们,有没有信心?”当听到整齐而有力的回答时,我热泪盈眶,孩子们眼里也噙满泪水。我知道,从此刻起,我与他们,血浓于水,心心相连,荣辱与共。

学生、老师、家长是这个家庭中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我们班有一部分同学是农村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亲人,有许多的不习惯。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查寝的时候,我发现班上一个女生彭婉婷,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经了解,她是想家了,而且有退学的打算。我发现这孩子性格内向,有些自卑。我找她谈心,开导她,发动班上同学帮助她、安慰她,给她家里打电话,让她与亲人多交流。并多次与她在广州打工的父亲联系、沟通。从她父亲那里了解到,父母从小就在外地打工,是奶奶抚养长大,造成她与父母的疏远和心底的自卑。

于是我建议他为了孩子,是否可以放弃在外打工。让我惊喜的是,在家长会上,我看到她的父亲端端正正地坐在位置上,而她站在父亲身边虽然有些腼腆,但脸上有藏不住的喜悦、自豪。家长会后我让同学们在班上读出家长的留言,当彭婉婷读到父亲写给自己的留言时,他激动地哭了,我跟同学们也深受感动。从那以后,这孩子变得开朗、自信起来,脸上的笑容多了,学习更加努力。那天,我与孩子们从家长那里收到了最珍贵的礼物——那就是信任与爱。

创建家庭式的班级文化,让教室的每一块墙壁都有温馨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精心布置。如:教室外有班主任寄语;教室里有:智慧园、生活万花筒、心愿树、读书角、每小组的展示空间和个性化设计。“生活万花筒”是我们的“家庭影集”,记录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我想,三年以后,这本“家庭影集”将是我们师生共同的财富。读书角里的书柜里装满了师生们捐赠的各类图书,书柜上贴满了任课老师对他们的祝福。这里是除了上课时间之外,同学们最想念的地方。心愿树上挂满了孩子们沉甸甸的爱,有对老师的祝福、有对父母的倾述、有小组的目标、有新学期的打算、有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这一句句充满爱的话语,是我们最给力的心灵加油站。书柜上有翠绿的吊兰,阳台上有红红的玻璃翠,讲台上有孩子们送给老师的礼物三只小金鱼。整洁、优雅、温馨的学习环境是50班师生们共同的“家”。

二、创建合作共赢的小组竞争机制

创建合作共赢的小组竞争机制是构建自主、合作模式下班级管理的关键。班级小组的组建,首先选举组长,再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学习成绩、特长等情况,力求男女配合,和谐搭配,组内成员力争达到互补的效果,以便平等竞争,6-8人为一组。由组长组织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自勉格言警句。如:飞翔组—飞跃梦想,超越刘翔;梦翼组—梦翼梦翼,梦想飞翼。小组建立以后,组长即根据课堂合作学习的要求,给小组成员分工,并如实登记小组成员参加课堂的效果,如听课专心度、小组个人表现,课堂检测等方面。小组的课后学习。作业互查互督,对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检查,组长负责检查全组成员背书情况,每次默写或考试以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默写进行批改。小组卫生和纪律实行小组轮流值日,小组内由组长负责,把值日任务分工到人,做好自我监督和管理。班级每天都由纪律、卫生委员登记当天的纪律卫生情况,对违反行为,在教室通报栏中公示,对出现问题的组,由班干部对该组组长进行警示和提醒教育。班级小组竞争,每周一评比,评出“冠军组和菜鸟组”。“冠军组”每个成员不但要接受同学们的掌声,而且要给其他组传授经验。“菜鸟组”每位组员要交一份保证书,提出自己下次努力的目标。小组之间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小组竞争氛围。 

三、在活动中让学生收获自信、提高综合素质

    在活动中让学生收获自信、提高综合素质,是构建自主、合作模式下班级管理的目标。学校布置的任何一项活动,我都认真对待,鼓励孩学生积极踊跃参加,跟他们一块排练、演出。体操比赛一等奖;班级月考核一等奖;运动会入场式一等奖;校运会团体总分第三名;课改先进班级;元旦晚会十佳节目;元旦卫生评比一等奖。这一项项荣誉的获得,学生们有了成就感,归宿感,更有一份作为50班一员的自豪感。特别是一些有特长的学生更是在活动中获得了自信,也找到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麻芷君,是我班女生中最让我头疼的孩子,开学时频频犯错,在学生中的信誉度较低,学习也没有自信,还屡教不改。但从接触中我发现这孩子艺体方面特别拔尖,而且组织能力也较强。我让她担任文体委员,负责班上的体育和文艺活动。在“校广播体操比赛”和“元旦文艺晚会”她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由于表现突出,她获得了“优秀指挥员”和“十佳演员”的光荣称号。现在这孩子虽然成绩还不算理想,但比以前要自信、开朗、认真、懂事许多。在不断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从主办“庆元旦黑板报”的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这次活动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由班上学美术的学生总负责,每小组推荐人才,下设美工组、通讯组、板书组、编排设计组、后勤组。各小组通力合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完全展现各自的能力,发挥他们的特长。50班“庆元旦黑板报”一等奖给我们班的各项活动画上了一个最完美的句号!参加活动不仅让学生收获自信、提高综合素质还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丰富、更活跃、更多彩,一举多得。      

   四、让我欢喜让我忧

    经历了一学期的学习体验,自主、合作模式下的班级管理,让我喜忧参半。让我喜欢的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班的合作小组以学习为主线,融生活、纪律、文体活动为一体,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和竞争,共同进步,不断完善。让我忧的是,由于小组合作中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完善,方法单一,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每次奖励分数时小组之间闹矛盾,认为不公平,而且有些小组个人会消极对待,学习竞争氛围不够浓。

    总之当好班主任是一门艺术,自主、合作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更是博大而精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求实、认真、勤恳、创新”这八个字来要求自己。以上是我这学期当班主任的一些工作体会,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第四篇:以导激学,打造高效课堂

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年级组的谭皓。相对于在座的老师来说,我谈不上有经验,今天在这里只是描述一下我在过去一年的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和我的一些体会。

课改已接近一个学年,我在这一年的工作学习当中对以下几个方面有较深的体会:

一、目标的设定

课改追求的是“高效课堂”,是“生本 自主”的学习方式,以导学案代替教案,让学生在导学案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那么导学案的编写就显得尤其重要,不但要考虑到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还需要兼顾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论是哪种教学方式,每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在课改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制定教学目标之前,我也是认真领会把握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弄清本章、本节或本单元、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什么,在整个目标体系中处在什么位置,应强化和落实哪些知识点,其中的难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等等。但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制定出的教学目标在现实教学中起到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我反思过很多次,在网上,现实中,也观摩了很多教改名校的导学案,我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导学案中设定教学目标时,不仅需要考虑以前写教案时设定教学目标应当考虑的问题,还需要考虑这一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为什么说是“有效”呢?因为现在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学目标的设定只考虑本课学生该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他们的认知能力,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困难重重,完成不了设置的教学目标,甚至失去学习兴趣,那么这样的课堂还会是“有效”的,“高效”的课堂吗?如果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以现实学情为依据,那么导学案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设置的其他学习环节呢?

二、教师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课改课堂基本分为预习课和展示课两大类。在这两种课型中,学生都是主体,而老师则是主导。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课改刚开始时是这样做的,预习课刚开始,把导学案发下去,然后照本宣科似的安排好预习任务,然后就看着学生做,只要学生不举手不提问,我就坚决不讲。按照这样的做法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一些学生经常反映在这种学法中根本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还不如以前了。因此,我开始改变做法。第一步就是放低要求,不把对所有学生的要求都统一成一个标准。多数学生对于知识还是很渴望的,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班与班之间的学生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班级内的学生也有很大的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以学定教”,即以不同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目标,以不同学生的学情确定学生的学习任务。这就对导学案的编写又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学习环节的设置要具备梯度,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才能激发学生“乐学”的内因。否则,学生一开始还可能会因为新鲜或者对老师的畏惧而去完成学习任务。久而久之,他们就很有可能会倦怠,造成学习效率低,甚至厌学。第二、在预习课上“少讲多参与”。先把学习目标板书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然后要说的就是怎么学,这时的语言一定要精确,指令要清晰,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自主学习开始后,关注每个学生是否都动起来了,这是下一学习环节的基础与前提;在讨论探究时积极的参与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观察学生们的讨论,关注意学生的思维,加以适当的点拨,不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培养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有了预习课上的“输入”,学生的展示才有可能精彩。但是展示课就完全是学生的天下,可以不用老师的参与了吗?我认为不是,学生虽然有了知识和解题的思路,但这并不代表他会说了。展示课上老师的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刚开始的阶段,小方面的提醒,比如:“请面对同学”、“请把声音讲大一些”、“请说普通话”等等;或者是语言组织方面的问题,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怎样讲才会使自己的展示更加系统。虽然有些可能与学科知识无关,但这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此外,在出现有效质疑的时候可以不用立刻解释,而是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去辩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就是在不断地听与说、辩与驳中得到锻炼的。

三、知识的落实

    一节课的效率高不高主要看达标率。虽然对于需要拓展和拔高的问题以及能力的训练,不可能做到堂堂清、人人清,但对于每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概念,应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如果目标合理而适度,学生就应当堂达标在一节课上,我们要尽量检查到每类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单靠展示课很难做到这一点,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2人一小组、6人一大组,先由小组的两个人相互检查,大组长复查,师巡回检查。这样一个少不了,能够覆盖到全体学生,班额大点也不怕。2人小组不能解决的6人大组解决,大组不能解决的由教师来解决。个别不会的由本组同学帮助补课并向教师汇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教师才能省心省力,也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魏书生说的“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就是这个道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当中出现了不少“小老师”,而且他们的想法有时甚至会出乎我的意料,这也给了我们提高自己的机会,形成真正的教学相长。

以上就是我参加教改一年以来的一些体会,见识可能是浅薄的,片面的,但追求课改成功的心却是真挚的。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各位专家和各位老师能不吝赐教,多加指导。

 

 

第五篇:课改的几点心得体会

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   王晓华

去年我校进行了力度空前、理念新颖的课程教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想迅速成长,须合理、有效地对我们的教学进行反思,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加入教改其间也遇到不少问题,而正是这些体验、问题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学中反思

新课改下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展示。现我就结合我所任教的专业班来说说我对预习课的想法。课改刚开始时,我是根据所介绍的课改流程进行教学的,第一节上预习课,我先让学生看10分钟教材,然后分发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完成。第二节课堂展示,老师适时点评,打分。这样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老师的负担变轻,学生的负担变重,学生对课改反映强烈。我想这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对课改后教学模式的转变不太适应,另一方面是我所带的111112两专业班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起,若只是先让学生看教材,思考老师所提问题,然后完成导学案,实际上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靠自己基本进行不下去,不知道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内容。展示课上的成果也只是他们抄袭长郡班同学答案的结果,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情况存在很大的困难。于是结合班级情况和数学学科特点,我在预习课这个过程中加入一个环节,先让学生看10分钟教材,然后带领学生梳理书本知识,以问题的形式1、知识点产生的背景是什么?2、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知识点是如何运用的?然后通过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这节课的重点、难点、让他们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环节需15分钟,然后发放导学案让学生完成。也许我这种做法有点把学生往老师预先设定好的框架里赶,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若要完全放手可能还得假以时日。如现高一在上必修一第三章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这节时,在介绍L1垂直L2时,斜率K1K2满足什么关系时,教材是根据斜率是倾斜角的正切值,当直线L1L2垂直时,L1的倾斜角a1等于L2的倾斜角a2加上90度,根据角相等角的正切值相等,从而得到斜率之积等于-1。这个结论的推出需要用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而这个内容在必修4中才有介绍,所以在这个时候老师若不引导学生完成,学生自己看根本是看不懂的。还例如立体几何的内老师有时不但要讲,还得辅助教学工具讲,因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很薄弱。所以我认为在专业班内预习课上老师适时引导和讲解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在课改中,教师应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现“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活动,很多学生参与热情不够,大部分学生感觉一堂课下来就是在看热闹,感觉与自己无关。所以要改变这种状况在班内增设小组奖励机制是完全有必要的。学校每期虽设有展示之星,质疑之星各一名,但是奖励面有限,我在班内开设每期奖励优秀个人前十名,优秀小组前三名个人进步奖5,奖励面扩大到百分之50左右,颁发奖状和笔记本,奖品虽小,但荣誉事大,现班内有一部分同学表现很积极,所以我想一定的奖励机制是有作用的。

2   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率低下。结果就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如在展示课上每小组往往就是只有那几个学生上台展示,有的学生把任务强制分给他让他上台,他要么就是跑上去把别人的答案念一遍,要么就是跑上台说我不会,不了了之。有的小组成员怕差生上台答不对得低分,影响小组总成绩,结果就不让他们上台展示,所以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下降,无法体会学习的乐趣。鉴于这种情况,我一般以鼓励为主,只要是上台就给分,必要的时候得点将,让所有的同学都有机会展示得分。就目前看这种做法改观不大,中、差等生参与度不高,今天借这个难得机会希望在座各位在这方面做得好的老师能给我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三。对导学案的想法

导学案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好的导学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案设计要从学生、班级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要设计出既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又尽可能满足有余力同学的需要。对我现在的教育对象刚进高一学习的学生,编制导学案应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高一年级分的层次多,导学案要从学生、班级实际出发,同一内容各自要求的层次不一样,普通班以学考为主,长郡班以高考为目的。另一突出问题是学生存在一个初高中衔接的问题,比如初中学过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函数的知识,由于现在初中会考要求低,很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而这些知识贯穿整个高中教学,一进入高一第一章集合的教学中,有的集合的元素就是二次方程的根,我所带的两个班中有很多学生都是不会解的,几乎一半以上的人不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而在后续的学习中,函数的最值,不等式的解法都要以此为基础。所以在编写导学案时就应考虑这个问题,在涉及有关初中内容时,应把它作为新知识在导学案上体现出来从而解决这个问题。关于导学案这里我最大的困惑就是时常感觉自己站的不够高!而且学案编制的质量和实用性,往往会因为时间或编制者的其他原因,使得学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点也是我应努力和思考的问题。再者学案,作为教师辛苦编撰并印制的一份资料,本应妥善保存,以备复习、查阅之用,但是现在的学生用完即丢屡屡不鲜。甚至有的学生前天发下来的,第二天展示课上导学案就不见了,每一次检查,只由极少部分学生能保存得较为完整。所以想建议,能不能组织有经验的老师,编制学案、装订成册,便于保管,同时为下一届的老师也省下不少时间和精力。

 

 

第六篇:把班级还给学生

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   向雪苹

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那么,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必须要改,改变以前的课堂模式,改变以前的班级管理模式。再说,学生应该是班级舞台上的主角,我们应该把班级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管理,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从今年开始,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我校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并实行班级自主合作管理。如果以班级为单位的话,班额太大,学生自主管理起来难度很大。所以我们把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那班上的学生这么多,层次、性格又不同,这组该怎么分?我们分组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组间同质原则来分,就是在分组的时候尽量做到公平。如果把成绩优秀的分为一组,把成绩差的分为一组的话,这样就不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按照组内异质原则来分,就是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除了考虑学生人数、性别、知识基础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外,我们还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尽量使每组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小组在学习中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后进成员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分组不仅有利于全班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还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小组分好之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建设小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让学生做好自主合作管理工作,先得制定组规。我们的组规包括课堂纪律、卫生、两操、自习纪律、作业完成和成绩目标等各个方面。至于制定哪些规矩,违反了纪律该怎样处罚,这些都由各小组成员在校纪校规、班纪班规的基础上自己讨论决定,达成共识后,便落实执行。

为了进一步强化小组管理,形成一种竞争、合作的氛围,培养小组的团队精神,我们让每个小组长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带领自己小组的成员进行讨论,制定出自己小组的名称,喊出自己小组的口号。每个小组的名称和口号都必须积极、健康、向上,符合自己小组的特点。而且,各小组都必须制作一幅个性宣传画,通过宣传画把自己小组的名称、口号、格言和目标都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小组建设好之后,那么由谁来管理小组?在我们班,小组内部人人都是管理者,因为我听到这样一种言论:让孩子做班干部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既浪费了学习的时间,又使学生过早地面临各种人际关系,影响了学生的人际关系。那么为了让学生不产生“他是官,我是民,他管我,我给管”的想法,我让个小组都设定了很多岗位,像:组长、副组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和两操负责人等等,尽量让他们都成为小组的管理者,让所有的孩子都意识到“我要让别人听从我的管理,我先要尊重别人,听从别人的管理。”这种“人人都是管理者”的措施,既增强了孩子的责任心,满足了他们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又增进了学生间的相互理解。

小组管理者确定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实行小组自主合作管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

首先,在学习方面,组长和学习委员一定要落实到位,对作业没做,导学案没做的同学,一定要按组规惩罚,并督促他们把作业做完。听写过关情况由小组长负责交换检查,每次检查完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听写错误的进行更正,对出错原因进行分析,以免以后出错。在小组内部,小组成员还结成了“兵带兵”对子,我们让成绩优秀的和成绩差的结对,由组内成绩优秀的同学为本组后进同学辅导,进行帮贫扶困,这样促进了小组的整体发展。

其次,在清洁卫生方面,由小组长和卫生委员负责。班级卫生委员检查的时候,如果发现哪组座位下有垃圾,我们将实行责任连带制。一旦发现座位下有垃圾,不仅要扣组上的分,而且这一小组的成员要做两天的教室保洁工作。这样一来,小组各位成员相互监督,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很多,教室的卫生情况好了很多。

最后,在纪律方面,由小组长和纪律委员管理。班级每日都有值周的班委记录班级纪律情况,每天放学后,各小组长去看本组成员的违纪情况。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小组长根据组规对他实施惩罚,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为了激发各小组的竞争意识,我们还应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每天,各个小组的加分、扣分情况都由学习委员记录,一周下来,我们把加分最多的小组评为周冠军,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那么,加分最少的小组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惩罚的方式可以自由选择,比如抄课文、抄单词、打扫教室等等。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的班级自主合作管理工作略见成效,这样,

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责任感增强了,自主合作管理能力提高了。但这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不服从小组长的管理,小组成员之间闹矛盾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让学生自己先通过沟通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由老师从中协调。

回顾这一年,我们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又是实行班级自主合作管理,这一路我们走得很艰难,但我相信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一定会见到光明。

 

 

第七篇:谈谈在高效课堂中如何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  张桂莲

 高效课堂,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5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一个学期以来,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到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就要注重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下面就在高效课堂中如何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不对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合理分组与科学操作

1)优化组合、合理划分

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9个大组 (每组78人)。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四层学生,每层有2人。然后,又按上述的分组原则,将每个大组划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34人,从小组内民主选举出两名学生任小组长,两人分工合作。同时票数多的兼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座位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对桌坐”。并且,座位编排兼顾了对桌互补,邻桌帮扶,这样利于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

(二)教师辅助、科学管理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就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讨论过程中,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好的加以表扬或鼓励。为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合作学习开始前,我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对操作程序说明,并对学生进行集体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时给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力和责任,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活动,自己随时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的进行。

(三)及时鼓励、中肯评价

为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我对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问题,四个不同学层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予46810的分数不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二、注意问题与科学处理

生以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生终生受益,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认为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一)注重独立思考与表达交流

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我就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

(二)注重善于倾听与动手实践

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说,许多教师能做到,但让学生学会倾听可能大多会忽略。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可在听的过程中,明晰他人与自己思维的异同,领会别人发言的中心思想,进而提高自己。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方法与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属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如《 几何图形初步》中的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成立体图形 ,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效用,在做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规律,从而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注重讨论自学与测试竞赛

对于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布置给各小组,并将学习目标和要求告诉他们,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而且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当学完某个单元后,由各小组自己进行相互检测。各小组成员按知识点共命一套测试题,抄写几份,上课时组与组之间互换试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对方批改。老师根据每组试题的质量、互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出示课前准备的竞赛,评出名次,最后按名次给出该小组课堂活动成绩。

我坚信,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心理上的关注,精神上的关爱,学习上的帮助,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交流教与学的意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竞争的教学氛围,以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第八篇:让出时间 收获精彩

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   邹 勤

一个我们都经历过的高三普通班上课场景:安静的走进教室,如山的书籍让你只见学生的双臂和发梢,清清嗓子后开始上课,忽然!你惊喜的发现一个昂起得头颅,瞬间!那睡腥腥的眼睛让你的惊喜灰飞烟灭,你“忍痛”继续上课直到你静悄悄地离开。

在学校新课改的号召下,学校要求所有老师要改变观念,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时间让给学生,把机会还给学生。对教学流程作了大胆的改革:使用导学案、分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一年的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主动了,课堂生动了,意想不到的精彩随时出现。整个教学流程给人一种水到渠成、信手拈来的感觉。几乎每节课都有精彩的课堂生成,而伴随着的是天天都能感受到的教学带来的快乐,也总是憧憬着第二天新课会带来怎样的精彩。接下来我谈谈我的几点浅薄的做法,恳请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并以此抛砖引玉。

一.作业前置,还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课前思考

    以师为本的课堂,学生没有时间真正地思考,在这种理念下的教学流程一般是老师上课讲例题,学生课后做作业,课堂教学的一个普遍现象,老师抄题、读题,然后开始启发、诱导、分析,因为要考虑教学的进度,照顾大多数学生,所以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老师滔滔不绝,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整个过程只有部分学生参与,老师唱主角,个别学生唱配角,大部分学生当观众,教学效果当然不佳。

宋代教育家程颢说:“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充分肯定了思考对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如何才能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充分释放学生的思维能力、保证学生的有效思考,让每个学生都多多少少能够真正参与进来?为此,我把:“思考”放在了课前,还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思考。这就是“作业前置”!所谓“作业前置”,就是把第二天上的内容让学生先“预习”,让学生先做起来,完成以后上交给老师批阅。我具体的做法是:一、在预习前梳理重点和难点及学生预习根本无法了解的内容,并规定应该完成的作业(以中低档题为主)。二、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概念、公式、定理、性质、法则。三、要求学生归纳相关的数学思想,感悟一些基本技能。四、对预习中不懂得地方要有明显的记号,等待小组的讨论,上课专注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展示。

二.小组讨论,还时间给学生,让学生交流创新

    其实,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力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而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是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运用它能激发思维,活跃气氛,更重要的是能加深理解,有效解决疑难问题。当然,那些不能体现教学目标与内容,收不到应有效果的讨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形式化的讨论不是我们所推崇的,那是“伪讨论”。

为此,我在每节课开始给学生58分钟时间对前一天预习的内容进行交流,其讨论由每组数学学科主持人发起。讨论要求如下:对学案和预习题进行交流讨论,以中低档题为主,对高难度的题不作要求;要求他们交流解题方法、优化解题步骤、研究各自的优缺点,注重给同学找问题,析原因。实践证明,这种讨论效果好;①讨论具有有效性。由于是对前一天的预习进行讨论,学生对学案和试题的印象很深,学生一起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理解,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发现好的能及时共享,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所学知识。②讨论具有全面性。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大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从交流中获益。③讨论具有指导性。课堂讨论的关键是教师参与,需要教师真正参与和投入到学生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去,不能静等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要适时巡视,及时观察和了解学生讨论的具体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对讨论进行控制,学生在哪个知识点上出问题,那些学生出了问题,教师要及时获知,并且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当然,课堂讨论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任何课堂讨论都是以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为先决条件的,没有经过思考、体会和感悟学生不可能讨论出什么。因此,最忌讳走过场,把课堂讨论视为教学的“点缀”只图表面热闹的“花拳绣腿”。

三.课堂展示,还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收获精彩

    以师为本的课堂,学生很难做到自我漂亮展示,在这种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认为学生展示不现实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是学生到讲台上讲解声音低、分析不到位,讲解不专业。2是如果大部分例题都让学生展示哪里来那么多时间,教学进度还要不要?总之就是不相信学生,大多喜欢一言堂,一讲到底。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包办替代越多,学生就越来越不会学习。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角度讲,通过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新课改理念认为:人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的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课堂展示是学生智慧共享,实现教学过程内化,暴露学生学习潜意识问题和提高针对性的最佳途径,要鼓励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在展示的时候要求学生去说、去解释为什么、去分析是什么。我在批阅了前置作业以后对全班的大致情况就有所了解,展示课就是根据这个反馈制作了如下的展示安排:一、对于普遍性的错误利用点名的形式分两种情形展示:①让出现典型错误的同学展示,暴露其错误,让质疑同学纠正,这样全班同学对错误印象深刻。②让做的好的同学展示,大家共享他的思考成果。二、有些典型题目很多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的解法,点名让一位同学展示,其他同学会争先恐后的去质疑,这样全班同学都会提起十足的注意力去认真听,精彩也就产生了,耽搁在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三、对于非常困难的试题则有我讲解。四、对于大家都会的就不再去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前置作业发挥其最大功效。
    我每节课几乎都展示,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展示。比如点名展示、轮流展示、抢答展示等等。学生在课堂中被重视,有“话语权”才是“关注生命,与人为本”的教育发展主线。实践证明;学生潜力无穷,几乎每节课都有精彩生成。下课了内心十分喜悦,一进办公室,经常第一句话就是:真想不到,这个题学生会想到这个方法,太好了!

    还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展示,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以点燃的创新的“火把”,学生不再是“配角”,而是活动的“主体”;还时间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思考的冲动和对知识的迫切需求;学生带着思考进行小组交流,可以感受思考带来的愉悦。学生带着思考去课堂展示,可以表现思考的成果,并由此激发出更深层次的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因此我们必须真正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展示。而不能为了某个需要“扮演”给别人看看,走走过场,摆摆花架子,过后又恢复原形。

 

 

 

 

 

 

 

 

 

 
 
(责任编辑:祝东顺)
顶一下
(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