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43-5222902

邮箱:zemz@163.com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科教研 > 教研论文 > 正文

浅论历史教材隐性知识的挖掘

时间:2011-11-08 10:3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锡武 点击:

                                  ——以《“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一节为例

    摘  要:隐性知识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从背景、内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联想,比较相关的历史事物,利用地理学和政治学知识解答相关的历史问题,全面挖掘隐性知识,从而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材、隐性知识、挖掘、方法

    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教材叙述清楚,学生易于认识和掌握。隐性知识因受教材体例和篇幅的限制很不系统,而是分布在不同的段落、章节和教材之中,并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中,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挖掘隐性知识,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就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以《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中《“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一节为例作简要探讨。
    一、关于《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背景    
    台湾问题是我国的一大政治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有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从国际上看,第一,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并取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迅速发展。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l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第三,中日关系改善。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协定。就国内而言,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在提出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同时,特别强调“我国神圣领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前景,已经进一步摆在我们面前”。
    二、关于“一国两制”的内涵和意义
    教材关于“一国两制”内涵的表述很简略,其实,它应包括四个基本内容:第一,其前提是一个国家;第二,其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第三,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有根本的、重大的区别;第四,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从而具有较长的时间稳定性。
    关于“一国两制”的意义,教材只说它“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教学时,应补充三个方面:第一,它是我国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指导方针;第二,它为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第三,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中英联合声明”的意义
    教材关于“中英联合声明”意义的叙述较分散和片面。教学时,应将其归纳为六个方面:第一,它圆满解决了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第二,它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迈进了一大步;第三,它为解决澳门问题提供了范例;第四,它为解决台湾问题奠定了基础;第五,它为和平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一种范例;第六,它从实践上证实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   
    四、关于“中葡联合声明"的意义
    澳门问题与香港问题极为相似,所以,为节约篇幅和避免简单重复,教材相对省略了关于“中葡联合声明”意义的表述。教学时,应参照“中英联合声明”的意义将其归纳为五个方面:第一,它圆满解决了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第二,它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又迈进了一大步;第三,它为解决台湾问题奠定了基础;第四,它为和平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第五,它再次证实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
    五、关于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区别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途中的重要政治问题,但是,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又有着原则的、本质的区别。教学时,应向学生明确指出:港澳问题是中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是中国与英国、葡萄牙两个主权国家的关系问题;而台湾问题只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祖国的和平统一问题。   
    六、关于学科知识间的渗透   
    随着高考“3+X”方案的实施,在中学教学中,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势在必行。
    教授这节内容时,要结合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关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整体印象。例如,要在头脑中形成香港的整体空间印象,就必须利用地图把握其三个组成部分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的地理范围。1996年全国历史高考第1O题就要求学生辨认所示图中“九龙司地方一区”的具体地理位置。   
    同时,我们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哲学原理分析这节内容。例如:用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分析《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背景、港澳台问题的关系;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原理分析“一国两制”和港澳回归、台湾海峡两岸交流的关系;用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原理正确认识和评价邓小平在港澳回归中的贡献。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隐性知识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学中,我们不要死板教条,拘泥于教材的表述,而要设法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根据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全面、深入地挖掘历史教材中的隐性知识,达到丰富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此文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10期)

 

(责任编辑:祝东顺)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